2004年11月,文化部命名为“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;
2005年4月,广东省知识产权局、深圳市知识产权局确定为“版权兴业示范基地”;
2005年11月,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命名为“深圳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”。
2007年10月,第二届“创意中国·和谐世界”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组委会授予大芬油画村“新锐2007!最具品牌价值园区”称号;国家文化部授予大芬油画村“优秀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”奖。 大芬美术馆 是由深圳市政府及龙岗区政府投资建设,常年对外开放的公共建筑,总投资8000万元;工程用地面积:11243m2,总建筑面积:16866.8 m2(其中地下室面积:4559.9 m2),结构层三层;建筑物长90 m,宽85 m,高23.8 m,地下室高4.5 m,于2006年2月5日开始施工,2007年5月10日竣工。
一层设有洽谈室,学术报告厅,油画展示厅2个,二层为展廊及5个大展厅,三层为画家工作室、咖啡厅及屋顶小广场等。地下停车场可提供车位97个。 1、画商自发云集,油画直面对接市场,临摹出口起家;
2、政府有力疏导,产业雏形构成;
3、村民靠租金获得高品质生活;
4、在未来将依靠原创与临摹、出口和内销“两条腿”走路。 1、市场拉动为主,政府推动为辅。大芬油画村是市场自发形成,它有商品油画生产国际分工的大背景,媒体发现和报道后,地方政府把它当作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引导和培育。
2、从临摹复制起步,逐步加大原创力度。大芬村是以油画复制品艺术生产起家,油画复制艺术是大芬美术产业的重要支点,龙岗区和布吉街道注意扶持原创油画,引导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艺术产品。
3、以批发为主,零售为辅。大芬油画村的成交方式主要有两种,一是承接油画、画框生产订单,批发交易;二是油画、画框的日常零售。但是前者占到了大芬交易量的80%以上。
4、以出口为主,内销为辅。大芬油画村80%的油画产品出口,大芬油画的市场遍及全球,其国外市场以欧洲、北美、中东、非洲、澳大利亚为主。内销在大芬油画销售比例中呈现出加大的趋势。
5、以油画为主,国画书法及其他工艺品为辅。大芬油画村除了油画之外,还包含有其他艺术门类的经营,如国画、书法、雕塑、刺绣、漆画、景泰蓝等等。在总体的776家门店中,从事油画经营的有583家,从事国画、书法创作和销售的有53家,从事画框、颜料等相关配套产品经营的有73家,从事工艺、雕刻、刺绣、装饰、喷绘及书画培训的共有67家。
6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、齐头发展。大芬油画村的发展,给全国文化产业树立了一个典范,从政府的角度讲,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:一是在文化产业的推动、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。二是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,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。三是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。四是美化了村容村貌,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。五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。大芬油画产业经营单位及美术工作者经常积极参加赈灾、助残义卖、捐赠等活动。
7、以村内生产为主,以外地收购为辅。大芬油画村的油画生产主要依托大芬本地30多家企业,500多家画廊、工作室和大芬及其周围的逾万名画师、画工。大芬每月的油画生产能力在1万张以上。除了销售本地生产的油画,大芬部分企业也从周边的厦门、莆田等商业油画基地购画销售。
8、以画工为主,画家为辅。大芬油画村的产业队伍由画家、画师和画工组成,据统计,仅居住在大芬的画师画工就达5000多人,加上周边布吉新三村、木棉湾、南岭等地的画师画工,保守估计也有10000人以上,而在大芬管理办登记在案的原创画家仅120多人。
9、管理以街道为主,市区为辅。对于大芬油画村的管理,龙岗区政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,由布吉街道办负责大芬油画村的具体管理工作。主要负责市场规范、产业推广、项目策划、人才引进及文博会的组织筹备工作。
10、以深圳为主,外地拓展为辅。布吉在引导大芬油画村发展的过程中,把为大芬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。做好“请进来”的功课,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宣传,吸引世界各地的客户。“走出去”向外拓展,一方面参加广交会、厦门国际油画交易会及各地的文博会、家居装饰类展会;一方面,组织企业到中东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俄罗斯考察、参展和举办原创画展。大芬油画村的企业还在北京、上海、南宁等地开设了分销机构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